首页 > 资料 > 怎么写有效教学反思

怎么写有效教学反思

发布于:2020-11-09 13:56:01 作者:

怎么写有效教学反思

  导语:有效教学反思就是要从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理论介入、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等来探求改进教学的途径。在教学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有效教学,虽然收到了了一些小小的成果,但也有许多困惑。学生有无进步是检测教学有效与否的唯一指标,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学习的乐趣,我会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

怎么写有效教学反思

  怎么写有效教学反思

  一、教学前的反思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备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备课程标准,知道理念新在何处,明确教育教学方向;备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备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备教法,注意预设与生成,让课堂活起来;备好自己,成功一堂课,成就一个人。

  现在,大多数学校使用的是集体备课,一个人的教案生成后,要通过集体讨论,对教案中的不足之处要进行整理和加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反思自己的设计过程,哪些是成功之处,哪些是不足之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升和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

  二、教学中的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新课程所提倡的生成性教学具有多变性、复杂性,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对每天都在进步成长的学生、日日都在发展变化的社会,如果我们仍固守着陈旧的经验去操纵教学,那么课堂生成将成为难得一遇的精彩,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教学反思,经常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和应变能力。进行教学反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活动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学过程是否关注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科学,等等。

  三、教学后的反思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教学后反思并不是新东西,但新课标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并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在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后,把实践中和实践后所获得的信息,渗透到教案中去,进行修改和优化:记下课堂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表现和反应,突发事件的处理;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在审视自己教学活动的同时,积极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订新的实施方案。

  怎么写有效教学反思

  前我们的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看待教学的侧重点不同,理解的角度就会不同,表述方式也会不同。

  我以为“有效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有效——科学简明:

  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容量有效——适量适度:

  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练习,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练不过,学不厌。

  三、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使学生的能力训练具有实效性。对于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时最简单的训练往往是最有效的。

  四、教学方式有效——选择恰当:

  要根据教材特点、学校条件及学生等情况,科学、切实、灵活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贴切,才能让学生有兴趣、有收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只有重方法的选择,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顺利完成。

  五、教学过程有效——充分展开:

  教学各环节,教师要有“定向目标”,也应有“拓展思考”;也应善于洞察学生而“深挖细掘”,做到“活而不乱”、“导而不烦”、“学而不厌”。

  六、教学时间有效——恰到好处:

  教师在备课时应预计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教学质量就越高。

  七、全体学生有效——都有收获: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在实际教学中,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都有发展。

  怎么写有效教学反思

  第一,有效教学反思的关注点应集中。

  反思不是简单回想自己全部的教学情况,而应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具有研究意义的教学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做到反思点相对集中。前几年,笔者重点反思“课堂生成对于有效教学的意义”,最近开始反思“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从备课开始,着重于“这一点”,课堂实践后再来看“这一点”,研究名师课堂也去挖掘“这一点”。长时间对于“这一点”进行反思,有利于接近问题的本质,让研究更加深入。

  第二,有效教学反思应是群体性行为。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强调备课组建设,但多数只强调其行政功能,比如检查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月考评等,而忽视了备课组的学术功能,即引领大家一起反思,进而提高反思的层次。如果反思只是教师个体单独进行的,即教师主要通过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来进行自我反思,相对来说,就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容易囿于自我。如果采用群体间对话,就不仅可以使个体的思路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流对象的反馈往往会激起个体更深入的思考,激发更多的创意和思路。笔者所在初中语文备课组的群体反思有三种常规行为:对于教材中某课,由中心发言人说课,大家交流、补充、反诘;对于名师课例,进行专题性沙龙活动,我们称之为“语文咖啡茶桌”;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第三,有效教学反思要从理论上溯源。

  如今,很多一线老师都很排斥教学理论,认为很空、不实用,反倒热衷于课例研究,尤其是一些名师的课例。实事求是地说,有些名师的课虽然热闹,但缺乏深度,还有一些所谓的“朴素派”教师的课,看起来“扎实”,其实只是包装了一下的“满堂灌”。课堂缺少理论的介入比缺少实践探索更令人担忧。因此,我们提倡,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有理论为依据。比如,作为一个中学语文老师,课程论、文学论、新课程解读等方面的书籍就不能不读。最近,我们备课组因为研究“文本细读”,教师人手一本《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于是,在“语文咖啡茶桌”上,“细读”就成了一杯芳香四溢的咖啡。

  第四,有效教学反思应以书面形式呈现。

  日常教学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研究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通过书写教学日志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发展。比较常见的教学日志形式有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随笔式等,内容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灵感闪光点、学生的感受、改革创新等。有了这些积累,一段时间后,我们就能写出较系统的教学反思。

  第五,有效教学反思应起到增强教师道德感的作用。

  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或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性教学理论家看来,对学校来讲,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或能力更为重要。特级教师夏青峰说过,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应该是道德素质而不是学科素养。对于道德感的反思,是反思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