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05-06 23:37:57 作者: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汇编六篇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要求:

  1.使幼儿知道鼻子可以呼吸和嗅气味,教育幼儿要保护自己的鼻子。

  2.培养幼儿积极运用感官的习惯。

  二、准备:

  装有香水、醋、麻油、黄酒、酱油、水、可乐等容器每组一份,并贴有标签,涂有鼻血的娃娃一个,手帕一条。

  三、 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鼻子的功用,学会保护自己的鼻子。

  难点:学会保护自己的鼻子及利用感官辨别物体。

  四、流程:

  以教室内的气味,引发幼儿讲讲鼻子的用处--讨论怎样保护鼻子--结束

  五、过程

  (一)以教室内的气味,引发幼儿讲讲鼻子的用处

  (带领幼儿进教室入座,桌上放好容器)

  1.啊呀,教室里有什么气味呀?(如不理解“气味”一词,可提醒有什么味道)

  2.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闻出来的)用什么闻的?(鼻子)

  3.鼻子长在什么地方呀?上面有什么?(鼻孔,幼儿互相观察)

  我们用鼻孔可以怎么样?(闻气味、呼吸)

  如幼儿不能讲出“呼吸” 继续提问:捏住鼻子,我们有什么感觉呀?(闷)

  4.对,捏住鼻子有“闷”的感觉,所以鼻子还有“呼吸”的本领。

  5.桌上有许多杯子,用我们的小鼻子闻一闻,说说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提问:闻一闻,几号杯子里是醋?醋闻起来是怎么样的?(逐一提问)

  小结:不同的东西有不一样的气味,我们的鼻子能告诉我们杯子里装的是什么,它能辨别出不同的东西。

  (二)讨论怎样保护鼻子

  1.出示娃娃:你们看,这娃娃怎么了呀?(鼻子出血了)

  那你们知道鼻子为什么会出血呀?(启发幼儿说出使鼻子出血的可能) 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帮它擦)

  2.流鼻血的时候呀,我们捏住鼻子,还可以在额头上放一条冷毛巾降温,所以呀,我们不能用手指挖鼻孔,不把异物塞进鼻孔里面;活动的时候注意不要撞到鼻子;玩热了要脱衣服。

  3.除了出鼻血使鼻子很难受之外,我们在什么时候还会觉得鼻子很难受?(感冒)

  4.感冒的时候鼻子怎么样?(流鼻涕)

  真聪明!我们在感冒的时候要正确擤鼻涕,用一只手指摁住一个鼻孔轻轻地擤,然后用小手帕轻轻地擦,保护好自己的鼻子。(教师示范)

  (三)结束

  现在,大家都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处了吧!我们的小鼻子本领可大了,谁也离不开它,所以我们要保护好鼻子,不然它就不愿意和我们做好朋友了。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想要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就得给孩子们做一些科学实验,让孩子们在好奇的心态下表现出强烈的未知欲。

  今天小鱼哥哥和大家分享幼儿小班观察课程:盐怎么消失了。

  课程目标:

  1,让小朋友发现盐能溶解到水中的现象,同时掌握溶解的速度与其他因素的有关系。

  2,让小朋友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在水里。

  3,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增进小朋友的好奇心,让小朋友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程工具:

  1,准备足够的小杯子。

  2,准备足够的小盘子。

  3,准备足够的筷子。

  4,准备一袋盐,一袋细沙,温水一大杯。

  课程过程:

  1,讲故事。给孩子们讲一个能把盐溶解于水插入到的故事,建议老师可以把小马过河改一下。

  故事大概:小马帮妈妈去买盐,要过一条河。回来的时候,小马依然快快乐乐地趟水过来了。可是当他上岸后却发现,袋子里的盐没了。这可把小马吓坏了。他赶紧跑回家告诉妈妈说,河里有妖怪把它的盐抢走了。妈妈听后,哈哈大笑。那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盐没了呢?

  2,引起小朋友的关注后,老师开始给孩子们做盐溶解于水的示范。

  实验过程:

  1,老师在小杯里倒入适量的水,然后用小勺把盐倒入,让孩子们观察盐在水里的状态。诱导孩子们讲出,盐跑哪里去了,让他们回答。

  2,老师主要是要让孩子们观察倒入水里的盐的状态,颜色,以及多少。

  3,老师再换小杯,同样的方法把细沙倒入,让孩子们再观察,并让孩子们说出两个实验的不同点。

  4,老师把小朋友两两分组,然后让他们自己操作,并认真观察盐的溶解过程。

  5,老师把水换成凉水,再让小朋友们观察一次,让他们明白水的温度是可以影响盐的溶解速度的。

  课程总结:

  这个课程的操作性强,需要投入的观察力也十足,其实是非常适合当成亲子游戏的。如果家长朋友们觉得好玩,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玩这个游戏。当然,你也可以完全地发散你的想象力,更换或者是改变整个实验的过程。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自由下落物体速度的快慢,对探索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2.发现不同物体的自由下落现象。

  3.学习用统计表记录两种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

  活动准备:

  1.轻重对比明显的两种物品(人手以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铁板、布块和积塑玩具等

  2.大小相同的纸每人两张

  3.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铁、牛奶瓶、饮料瓶、薯片盒等

  4.大统计表三张,分别代表三种物品下落现象。幼儿统计表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现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

  请幼儿猜一猜:“如果这两种物品往下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实验沙包与泡沫下落现象

  提问:“这两种物品下落时,你发现了什麽现象?为什么?”(轻的'快,重的慢)

  3.幼儿自由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品

  要求:(1)两样物品放在同样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换两种物品玩

  4.归纳结论并统计(小结,重的物品落得快轻的物品落得慢)

  教师拿出大统计表帮助幼儿理解怎么记录

  5.幼儿自己统计结论,并小结统计情况、展示统计表。

  (二)、探索质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两张质量相同、大小相同的两张纸,把其中一张揉成一团

  请幼儿猜一猜:谁落得快?

  2.幼儿动手试一试

  3.小结,外形小的落得快。并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三)、探索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铁。

  (1)请幼儿说说它们的相同点(质量、形状)与不同点(大小)

  (2)猜一猜:它们谁会先落地?还是有别的情况出现?

  2.实验。结论是:同时落地。

  3.验证,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

  4.将结论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5.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像这样同时落地的?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内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教学目标:1、进一步丰富有关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方面知识。

  2、通过操作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尝试用废品进行手工制作。

  3、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教学难点:对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

  教学准备:废旧物品若干、旧电池、课件、胶棒、剪刀、贴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请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说说它们可回收到哪一类垃圾?能用来制造成什么?

  二、观看课件。

  1、 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一个好玩的小游戏,里面也是有关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2、 观看课件一:对垃圾进行分类。

  把三个盘子上的垃圾分别放到“可回收物”、“不可回收”、“有害物品”中,并请幼儿说说理由。

  3、 观看课件二:对垃圾进行加工。

  刚刚我们把垃圾进行了分类回收,现在我们要对这些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加工制作出新的制品来,我们把这里的垃圾分成了四类,你们知道是哪四类吗?(纸、塑料、易拉罐、玻璃)

  三、对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

  1、小朋友,刚刚我们在课件中看到四类可回收物经过专门的机械加工成了新的制品,那今天我们这没有专门的加工机械,我们要怎样才能把这些垃圾变废为宝呢?变成好玩的、好看的、好用的东西。

  2、今天张老师带来了几个玩具,你们看看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这些玩具好看吗?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做啊?你们看张老师也收集了很多垃圾,现在就用你们的小手做出好玩的、好看的东西来吧。

  4、幼儿进行操作。

  5、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操作,使幼儿掌握理解海绵的性能,知道海绵的用途。

  2、学习词语:软软的、轻轻的、吸水、弹性等。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海绵和2—3根细橡皮筋

  2、海绵变化图示两张

  3、彩色颜料水每组一盘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海绵,幼儿交流经验

  1、你们是怎么玩海绵的?幼儿相互交谈议论。

  2、请幼儿讲讲:玩起来与别的积木有什么不同?

  3、请位幼儿说一说见闻: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海绵。

  (二)操作游戏,感受海绵的特性

  1、海绵宝宝变成小青虫游戏

  教师出示毛毛虫图示和细橡皮筋,引导孩子用橡皮筋把海绵分若干节,并与原形比较。请幼儿思考:可以让海绵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幼儿再动手做一做。

  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引导孩子捏成一团),

  马上松开,它又能恢复原样,说明海绵有弹性。 2、海绵宝宝喝水游戏 1)教师提供颜料水分组活动,提示幼儿思考:海绵宝宝能干什么? 2)待幼儿活动几分钟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如:“我把海绵放在颜色碗里,碗里的颜色水少了,而海绵变颜色了”。教师肯定幼儿的做法和语言表述,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教师小结:海绵能把颜料水变少,说明海绵能吸水,具有吸水的功能。 三、联系生活,整理活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海绵的用途也很广,如我们做操用的体操垫、睡觉时铺的海绵垫等。引导幼儿把吸水的海绵拿到阳光下晒一晒,整理桌面的操作材料。 四、活动延伸 1、让幼儿仔细观察社会上、家庭里还有什么东西是用海绵做的。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去收海绵,进一步观察其用途。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企鹅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初步了解企鹅不怕冷的原因,激发幼儿热爱、保护它的情感。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企鹅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活动难点:让幼儿了解企鹅不怕冷的原因。

  活动准备:

  企鹅图片、企鹅玩具、企鹅视频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企鹅玩具进行情景表演,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来了?

  (教师出示企鹅)

  可是刚刚小企鹅告诉我它来到这里有些不习惯,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幼儿回答)

  2、引导幼儿说出企鹅的生活习性。

  教师:小企鹅生活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回答)

  二、引导幼儿观察企鹅外形特征。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出来。

  教师提问:小企鹅长得什么样子?

  他们的羽毛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它身上哪里的羽毛是白色的,哪里是黑色的?

  它的羽毛有什么作用?

  企鹅有翅膀,但是他会飞吗?为什么?

  (幼儿回答)

  三、幼儿观看企鹅的视频,了解企鹅为什么不怕寒冷的原因。

  1、教师:你们知道企鹅为什么不怕冷吗?鼓励幼儿带着问题去看视频。

  2、幼儿观看视频,鼓励幼儿看完后大胆的发言。

  3、教师总结。

  教师:企鹅身上有厚厚的脂肪,它的羽毛多而且密,这样可以帮助它调节身体温度,抵挡寒冷。企鹅常常是一群群的生活在一起,如果冷的时候就由一些企鹅把另一些企鹅围起来取暖,然后再交换。

  1、激发幼儿热爱、保护企鹅的情感。

  教师:企鹅可爱吗?为什么?如果他的生活环境变了,企鹅会怎么样

  呢?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它们?

  (幼儿回答)

  四、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