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美术教案

中班美术教案

发布于:2022-01-01 02:39:11 作者:

有关中班美术教案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美术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中班美术教案6篇

中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大胆装饰美丽的舞台。

  2、积累使用剪刀的经验。

  3、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进行创造、表演。

  活动准备:

  1、铅画纸、各色皱纹纸、蜡光纸、卡纸、即时贴。

  2、水粉颜料、各色油画棒、牙刷、杯托、纸杯、擦手的湿毛巾、剪刀、糨糊、双面胶、透明胶、小箩筐(人手一份)。

  3、音乐磁带、各种花盆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最近我发现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表演,今天幼儿园里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一起来装扮舞台,把你们的本领表演给他们看,好吗?让客人老师们看一看,哪位小朋友的手儿最灵巧,最能干。

  二、介绍材料及用法

  这儿有一些材料,大家看一下,你们都认识吗?会使用吗?

  三、装扮舞台

  1 、装饰背景

  老师这里有一个舞台,可是颜色太单调了,老师想借用一下你们灵巧的双手,把它装扮成一个五彩缤纷,漂亮的大舞台,好吗?

  师生一起用各种材料装扮舞台。

  2、 剪贴操作

  小朋友们真能干,把舞台装扮得真漂亮,我们一起再来做些漂亮的花,让舞台变得更美些,好吗?

  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请小朋友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继续装扮美丽的舞台,好吗?

  师生一起用各种材料再次装扮舞台。

  四、活动评价

  舞台装扮好了,请小朋友看一看,你觉得舞台哪里最漂亮?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一下?(自评、他评)

  五、游戏:时装表演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进行时装表演吧!把这美好的一刻拍下来,好吗? (小朋友自由表演,与客人老师合影留念。)

中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名称:夏天的风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手印画表现夏天的树,用添画描绘夏天的风景,用暖色表现炎热、用冷色表现凉快。

  2、能根据自己对夏天的认识,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作业,体验集体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夏季特征和周围生活环境的相应变化。

  2、每组一张大图画纸,在适当位置画好树干。

  3、油画棒、绿色颜料、毛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夏天到了,你们看到夏天是怎么样的?人们在夏天里穿什么衣服?干什么事?怎样才能凉快些?用什么颜色可以表现出夏天的炎热?什么颜色看上去凉爽些?幼儿根据老师的提问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小组对夏天的认识和体验,并选出一个幼儿发言。

  教师总结: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球,夏天的树叶很大很密,看上去很凉爽。夏天人们穿得很少,喜欢在大树下乘凉、吃西瓜。红色、衬衫、橙色看上去比较暖,可以表现炎热;蓝、绿色看上去比较冷,可以表示凉爽。

  2、交代要求,引导作画,师指导。

  教师:今天我们每个小组来合作画一幅画。我们以前学过手印画,想想我们的小手象不象一片夏天的树叶,我们今天用手涂颜料来印画树叶,再添画夏天的风景。每个小组自己画,先商量好画什么内容,画的时候还要注意颜色是不是符合夏天的特征,怎样画才能使画面更漂亮。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在合作画中互相商量,真确选择夏天风景的颜色,并保持画面清洁,集体完成任务。

  3、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出幼儿作品。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画面谈谈夏天的风景以及对夏天的感受。 活动延伸 开展“西瓜品尝会”或进行“玩水”等夏天的活动。

中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运用插接的技能,有兴趣的用高粱杆制作出好玩的眼镜。

  2.发挥幼儿的创新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制作出框架不同的眼镜。

  3.体验用自然材料高粱杆制作玩具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运用插接技能用高粱杆制作眼镜

  活动难点:插接力度的把握

  活动准备:

  1.剥去表皮、长短不等的高粱杆、高粱杆皮若干,辅助材料乳白胶

  2.范例玩具眼镜一件

  3.美工剪刀与幼儿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材料,引发幼儿自制高粱杆眼镜的兴趣

  师:你认识这些材料吗?你能用它制作出什么玩具?(发挥幼儿主动性,让幼儿充分表达)

  二、出示范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使幼儿明确眼镜的基本构造,知道眼镜是运用插接技能做成

  师:生活中你还发现有那些不同形状的眼镜?(巩固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后面的创作准备素材)

  三、幼儿探究创作,能运用插接手段制作出各种和各样的眼镜,体验用高粱杆制作玩具的乐趣

  1.教师提出制作要求,注意制作过程中使用剪刀和材料的安全和卫生。

  2.幼儿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引导幼儿尝试怎样接插才会牢固、不脱节,(使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运用乳白胶辅助插接更为牢固的技巧)。

  四、幼儿展示作品并讲述作品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将做好的玩具和剩余材料放到做做玩玩区内,展示观赏,亦可继续制作其它好玩的玩具。

  活动反思:

  本课堂幼儿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幼儿通过自己操作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幼儿在插接的过程中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对插接的基本技巧掌握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都要注意这些小的细节,让以后的教学活动更好的提高。

中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意图:

  楼房是小朋友天天都能看到的“美术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是我们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理想追求,是当前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为此设计了本次活动《我喜欢的楼房》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几何图形表现出楼房的主要特征,用敲印的方法显现出自己喜欢的楼房。

  2.通过观察、对比、尝试、操作的方法表现出自己喜欢的楼房。

  3.感受敲印画的独特美,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范例、舒缓的音乐一段。

  2.棉球、各色颜料、白色油画棒、白纸。

  3.3-4棵大树的大图片。

  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出示范例(用白色的油画棒在白纸上画一座楼房)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白纸上有东西吗?现在老师来变个魔术,让白纸上变出东西来。

  师:谁知道老师是怎样变出来的?

  2、引导幼儿观察,初步了解作画的方法

  师:请你仔细看一看这张白纸和我们同时画画的白纸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分组上来观察对比)

  教师小结:原来呀,在白纸上老师先用油画棒画好了一座楼房,和白纸颜色一样不注意就看不见,敲打时有油画棒画过的地方颜色就上不去,而其他的地方变成了彩色的,于是白色的楼房就显现出来了。

  3、教师示范讲解用敲印画的方法表现楼房

  (1)教师引导幼儿用几何图形表现楼房的主要特征。

  (2)请个别幼儿与老师一起用“ 魔法球”敲出漂亮的楼房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注意:

  房子要画大一些,注意画面要饱满。

  个棉球蘸一种颜色,不要把颜色混在一起。

  能力强的可以多画一座房子,画好后以添画一些背景(太阳、云、草等)

  5、评价、小结

  师:今天我们画的房子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你最喜欢哪座楼房?为什么? 你画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请你说一说!

  活动反思:

  美术是要让孩子们大胆尝试创造作品。从小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十分重要,幼儿印画时思维很活跃,从不考虑自己的技能如何,画画不计较后果,虽然画得幼稚,但自我感觉良好,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这种感觉。启发幼儿相互评价作品,鼓励他们赞美同伴的表现,并能为同伴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幼儿的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会使幼儿学会独立地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是幼儿非常愿意接受的快乐教育。孩子犹如一株幼苗,苗期管理要依据自然法则,精心管理,才能开花结果。

中班美术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由此可见,幼儿的艺术审美和创造力离不开欣赏和创作激情。此活动设计中情节的“趣”和美术表现手法的“趣”得到整合,故事中小鼹鼠的机灵和无穷创意,其装扮动物的夸张手法极富想象力,情节的“趣”和美术表现手法的“趣”,可以完美组合链接,并不断激发幼儿大胆创作和想象。

  同时,我们从孩子的年龄特点了解到中班幼儿在表现表达中开始逐步积累图案装饰的经验,但正由于在经验积累期,其艺术表现的方法等比较单一,还不是很丰富,尤其是图案花纹装饰,仅限于条纹、点等,而且很容易在表现上受同伴影响而雷同,本次活动希望通过“鼹鼠是个小画家”这样一个载体,通过集体的互动,可以让幼儿打开思路,使彼此的经验得到分享和拓展。

  另外,在活动设计上非常好地处理了如何围绕目标为幼儿搭设阶梯,如用比较的方法欣赏小动物的打扮,实则让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打开思路:2个一样的花纹怎样变又可以变出不一样的另一种花纹,在如图形分割的环节设计,让孩子知道可以有不一样的分割,在分割的块面里再设计不同的花纹,既体现了装饰的美感、又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活动目标:

  1、尝试设计各种花纹打扮小动物,体验创作的乐趣。

  2、理解鼹鼠打扮动物们的情节,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欣赏动物们的花纹,并大胆表达。

  活动难点:

  设计各种花纹打扮动物。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颜料、动物图片、笔、课件、音乐等;

  经验准备:幼儿有水粉画画法的基本经验,具有装饰简单花纹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

  (一)理解故事情节

  重点提问:幼儿对鼹鼠因改变颜色而得救的故事情节的理解。

  1、(图片)在一片安静的树林里,有一幢小木屋,这一天小木屋前堆满了东西,看来这里要大干一场喽。瞧瞧,这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录像(引出鼹鼠)。

  2、最后狐狸为什么逃走了,狐狸怕的是什么呢?

  (二)教师小结

  原来改变颜色,打扮得特别些,还能让自己强大起来。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知道了,他们都来找鼹鼠。

  二、欣赏示范

  (一)欣赏讨论

  重点提问:幼儿对花纹的欣赏、表达。

  1、鼹鼠是怎么打扮小动物的?你喜欢哪个花纹?(老虎的花纹、大小圆点花纹、横条花纹、格子花纹、花朵图案、齿轮花纹)

  2、这些花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3、教师小结:都是横条纹的花纹,但加了圆点又不同了。(教师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欣赏花纹的不同)小动物的要求还真高,颜色要漂亮、花纹都要不同,不过这难不倒我们的鼹鼠画家,而且能够让大伙儿都强大起来,不再受欺负,鼹鼠乐此不疲,非常高兴帮忙。

  (二)重点示范

  重点提问:启发幼儿能经验迁移,创造花纹。

  1、出示乌龟,给乌龟打扮什么花纹呢?

  2、分割图形。

  3、图形组合变出新花纹。

  4、鼓励幼儿想象设计花纹。(师幼共同示范)

  (三)教师小结:在原来的花纹里面再加上一种图案或线条就能变出一种新的花纹。

  三、幼儿绘画

  重点提问:激发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作力。

  (一)激发幼儿帮助鼹鼠打扮

  1、我们怎样设计一种新的花纹给朋友们打扮?

  2、播放音乐,激发创作

  (二)教师个别指导

  1、引导幼儿可以尝试先进行图形分割。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用各种花纹打扮其他动物。

  3、提醒幼儿颜色涂满,不让狐狸看出破绽。

  四、交流分享

  重点提问:让幼儿大胆表达并体验创作的成功感

  (一)欣赏作品

  1、你们发现有哪些新的花纹?幼儿说说与众不同的花纹。

  2、教师小结:对若干有图形花纹对称意识的作品,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二)游戏体验

  1、老师扮演狐狸,幼儿作小动物,体验成功感。

  2、活动延伸:狐狸躲进了洞,可是故事还没有结束,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更有趣的事?我们下次再来分享。

  活动反思:

  一、巧妙选择内容,显现活动价值。

  《鼹鼠是个小画家》这是一个充满创意、诙谐的故事,在运用中保留故事原有风味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筛选,把鼹鼠为小动物们打扮花纹躲避狐狸的欺负的有关情节放大,既满足了孩子欣赏的需求,又保留了美术活动的价值需求。

  二、情景贯穿始末,激发幼儿创作。故事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整个绘画要求巧妙地贯穿在活动中,小鼹鼠的机智、热情打动了孩子们创作的热情,使整个活动洋溢在快乐中。

  三、搭设阶梯,帮助孩子掌握绘画的技巧。

  中班的孩子已不满足于已有的经验,他们愿意自己创作,感受创作的乐趣,但往往缺乏经验和技巧,这也是中班孩子创作的难点。这个活动在难点问题的解决上运用分割图形,图形重组变新花纹等策略启发幼儿进行创作,帮助孩子积累设计新花纹的一些方法,这是有效的。

中班美术教案 篇6

  一、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尝试运用颜色和图案的间隔与对称进行装饰。

  2、 通过给大树妈妈准备新衣的活动,幼儿感受节日愉快、热闹的气氛。

  二、 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尝试运用颜色和图案的间隔与对称进行装饰。

  三、 活动准备:

  教师用范例三张,幼儿各式形状的纸,蜡笔或彩色水笔。

  四、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六一”儿童节马上要到了,我们把幼儿园打扮了起来。大树妈妈说要过节了,她也很高兴,也想给自己的树叶宝宝穿上新衣服。于是,她来到服装店,营业员为她拿出了两件树叶的新衣服。

  (二)欣赏讨论:

  1、 师:营业员拿出两件衣服,请大树妈妈挑选,大树妈妈左看右看拿不定主意,请小朋友们帮她选一件。

  2、 出示范例1、2

  3、 请挑选的小朋友说出颜色排列的方法,大家一起找一找选的是哪一件。

  A、 排对的颜色有没有?念出来,找一找在哪里?

  B、 发现左面有,右面也有。

  师:大树妈妈说,这两件衣服的颜色都是有深有浅,而且排得很整齐,我都满意,可是我的树叶宝宝很多,两件衣服不够穿。

  4、 师:营业员又找出一件衣服,可是大树妈妈不满意,她为什么不满意?

  (出示范例3)左右虽然排列,但是不对称。

  师:树叶上的叶脉也像小小手一样,左也有,右也有,否则小树叶穿在身上会很不舒服。

  (三)尝试操作:

  师:营业员答应为大树妈妈赶做新衣,让小树叶快快活活地过节,请小朋友一起来帮个忙。

  提示:1、找到中心,把树叶对折一下,再开始分割。

  2、启发幼儿涂色时分辨颜色的深浅,介绍幼儿不同的分割方法。

  (四)讲评小结:

  1、 大家来做检验员,找一找今天的衣服合格吗?(左右对称)找对称为合格。

  2、 选一张不对称,引导讨论出修改方法。

  (五)延伸活动:

  在教室里准备大树干,把叶子围着贴成一棵彩色树,装饰节日环境。

  评析:

  美术活动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顺利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借助美术这一载体大胆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加深幼儿的审美感受。“树叶宝宝的新衣”的活动设计注意幼儿美术活动与生活经验积累、美术活动目标与幼儿年龄特征、美术活动过程与师幼互动等等关系,使美术教学的大纲得以实现,并真正地被幼儿接受。

  一、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

  四至五岁的幼儿绘画最明显的色彩特征是会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和采用夸张的表现使色彩鲜明。色块装饰画就是一种让幼儿学会选用各种颜色有规律的对比配合,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色感,有利于幼儿大胆地表现对颜色的感受。“树叶宝宝的新衣”是教师在前一次间隔装饰的基础上,启发幼儿进一步选用树叶的形状进行对称装饰,较容易被幼儿接受,进一步提高了幼儿选配颜色的兴趣,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二、 重视幼儿的生活体验。

  儿童进行美术活动,就是对其所知所想进行表现,生活经验越多,体验越深刻,美术活动的素材就越丰富,儿童进行美术活动的动力也就越充足。教师选取秋叶这一题材。不但联系了幼儿对秋季自然环境变化的经验,而且再现了幼儿对欢度节日的强烈感受,又给秋季树叶色彩的变化赋予了童话色彩,符合幼儿富有情感的想象。因此,当教师提出给树叶宝宝进行装饰时,立刻得到幼儿的认同。

  三、 通过师生互动来实施教学要求。

  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间隔排序的过程中,采用了请某一幼儿念出颜色排列的顺序,其他幼儿和老师共同寻找这一规律,使得一个问题带动了所有幼儿的探索。在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讨论氛围中,教师又在与孩子不断碰撞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颜色的深浅排列,加入了新的深浅颜色的排列方法,使幼儿更易接受多变的排列方法,创造性地加以应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