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5-22 03:06:47 作者:

【精华】大班教案范文九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大班教案范文九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理解歌词内容,学习用连贯,轻柔与顿挫跳跃有力的歌声表现歌曲。

  2、初步体验和表达歌曲中害怕不舍与勇敢坚强的不同情感。

  活动准备:

  1、flash落叶

  2、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情感叠加熟悉歌曲旋律

  1、提问:小朋友知道现在时什么季节?

  2、秋风起来啦,小树叶会有什么变化?

  3、随音乐学小树叶飘落的动作

  4、随音乐做一片离开妈妈不舍害怕的小树叶

  二、学唱歌曲

  1、师:小树叶到底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小树叶唱了什么?

  3、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第二段

  5、问:现在小树叶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多形式演唱

  三、有表情的歌唱

  1、师:今天我们唱了小树叶的歌,下面我们完整的来欣赏这首歌

  2、听一听,歌曲一共有几段?完整欣赏

  3、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四、小树叶游戏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

  2、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这是——出示纸袋。可以放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宝宝喜欢的纸,猜猜看是什么纸?

  2、看看讲讲。

  (1)餐巾纸(生活)---边出示边说这是---餐巾纸。教师提问:餐巾纸帮宝宝擦什么?你是怎么擦的?儿歌:餐巾纸,折起来,擦鼻涕,真干净。(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我的纸袋里还有——出示手工纸(颜色)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游戏:手工纸变变变,变架飞机飞飞飞……

  (3)超市的广告纸(认说日常用品)---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讨论:你想到超市买什么东西?

  (4)我们再看看,纸袋里还有——报纸(新闻)提问: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小结: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3、玩报纸

  (1)超级捏捏捏!(团成球)捏捏捏,用力捏。谁的球小?谁的球大?

  (2)抛——我的报纸球,飞起来喽!踢——我的报纸球,踢起来喽!滚——我的报纸球,滚过来喽!

  4、送纸球宝宝回家。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来源:

  夏天到了,洋洋从老家带来了煮熟的麦子,孩子们吃着麦粒,都讲起了麦子的由来。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主题,生成了一系列活动:

  主题目标:

  1、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感受农活的乐趣,体验麦收的快乐。

  3、知道珍惜粮食。并能用小麦制作加工各种产品。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活动一:你认识我吗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小麦的一生》录像一盘:

  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

  1、观察讨论:

  a、你认识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说一说。

  b、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3、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4、带领幼儿到麦田里去拾麦穗,体验农民的辛苦劳动。

  5、幼儿将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活动二:我来运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3、 引导幼儿

  活动准备:

  麦子、平衡木、圆拱桥、小桶、瓢子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随音乐做准备活动;

  2、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自由练习走平衡木、钻桥洞;

  3、天快下雨了,(雷声)我们快来帮农民伯伯把麦子运回来吧!

  4、 幼儿自由结伴分组游戏。

  5、 把麦子送到磨坊。

  活动三:麦秸制品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对各种麦秸制品的兴趣。

  3、引导幼儿在认识麦秸的基础上,学习用剪、贴、粘等方法制作各种物品。

  活动准备:

  1、麦秸、线、彩纸、胶水、剪刀

  活动过程:

  1、观察讨论:

  a、 引导幼儿观察各种麦秸制品。水如粘贴的小船、穿的各种彩条、编织的小鱼等。

  b、师生谈话: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是用什么做的?

  2、讲解几中麦秸制品的制作方法。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

  4、展示作品并讲评。

  活动四:我是面点王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各种面制品的兴趣,感受动手劳动的快乐。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引导幼儿用面粉制做各种食品。

  活动准备:

  1、用水、西红柿汁和的各种颜色的面;面点用的大小盘子、电锅

  2、各种面点若干(馒头、花卷、蒸包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儿歌《大大的馒头哪里来》,引导幼儿了解面点的由来,激发幼儿制作面点的兴趣。

  2、带领幼儿参观农家饭庄,观察各种面点。

  师生谈话:你看到了什么?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3、幼儿学习制作面点。

  示范:制作馒头、花卷、麻花的过程。

  4、幼儿洗手后动手做面点,教师巡回指导。(背景音乐---喜洋洋)

  5、蒸面点。

  将幼儿制作的各种面点放在锅里。

  6、品尝面点。

  请幼儿品尝劳动的果实。(背景音乐《厨师乐》)。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当我听到《什么结子高又高》这首歌选自《刘三姐》选曲时,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我们的孩子也因感受一下,民间的优美山歌,了解一下对歌的感念。这首歌是广西壮族的山歌,曲调优美、琅琅上口,其问答式的山歌对唱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歌曲的创作来自生活。在熟悉原著的基础之后,为幼儿创作新歌词作好铺垫工作,培养幼儿善于思考,并勇于接受挑战,互动合作的空间很大。正如《纲要》所说: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大胆表现得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技巧。因此第二课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尝试自己填词,尝试自己将猜谜匹配到已经熟悉的歌曲旋律之中,深受孩子的喜爱,孩子们唱着属于自己的山歌,体验和分享着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第一课时: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游戏感受山歌对唱的特点,并体验对唱山歌的乐趣。

  2.探索与歌词相匹配的图片,理解、记忆歌词。

  3、在游戏形式中熟悉歌曲旋律,尝试着合着音乐唱歌曲。

  重点:熟悉旋律、理解歌词结构

  难点:猜谜游戏感受山歌对唱的特点,体验对唱山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农作物图片:高梁、玉米、豆角、芝麻;大白纸、记号笔。

  多媒体、钢琴

  2、课前了解各种农作物结子的特点,课前让幼儿欣赏曲子的伴奏,帮助幼儿熟悉旋律。

  活动过程:

  一、对歌猜谜

  1、播放曲子伴奏,这首歌你们听过吗?它的歌名叫什么?

  今天老师要请大家猜谜语,谜底就藏在这首《什么结子高又高》的山歌中,(教师演唱歌曲谜面),请幼儿来猜一猜四种农作物。

  2、幼儿猜谜,教师出示四种农作物图片供幼儿选择、匹配相对应的歌词。

  二、感受歌曲

  1、教师边画图,边问边唱。(你能用唱的形式来回答我吗?)

  2、幼儿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歌曲。

  3、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结合图片有节奏的念歌词。(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

  如师:什么结子高又高嘞,嗨高又高?幼:高粱结子高又高嘞,嗨高又高。

  师:什么结子半中腰嘞,嗨半中腰?幼:玉米结子半中腰嘞,嗨半中腰。

  师:什么结子成双对嘞,什么结子棒棒敲嘞?嗨,什么结子棒棒敲嘞,什么结子棒棒敲嘞?幼:豆角结子成双对嘞,芝麻结子棒棒敲嘞?嗨,芝麻结子棒棒敲嘞,芝麻结子棒棒敲嘞?(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与结构)

  4、教师弹琴,幼儿试着与教师对唱。(教师问,幼儿答,1—2遍后互换)

  5、教师请幼儿寻找学习中的困难之处,大家一起互相帮助。(最后四句的结构幼儿不太掌握的好,尤其是最后两句。(重点联系)

  三、教师与幼儿对歌

  1、教师唱谜面,幼儿唱谜底,衬词部分一起唱。如:(师)哎,什么结子高又高咧?(合)嗨高又高;

  (幼)哎,高粱结子高又高咧,(合)嗨高又高。当采用完整接唱时发现对于幼儿有一定难度时,便及时调整为先分旬接唱,再对唱的形式。(播放伴奏)

  2、以对山歌比赛的游戏形式,开展男女幼儿对赛山歌活动,男女幼儿轮流问答,并尝试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结束)

  第二课时:创编歌曲《我来唱,你来对》

  活动目标

  1、尝试创编歌词,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2、尝试探索山歌对唱的形式,能主动大胆地参与活动。

  重点:尝试创编歌词,能与同伴合作游戏。

  难点:能从动物的不同角度去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图片,纸绣球,白纸、笔若干,图谱,电脑课件、

  2、音乐《什么结子高又高》

  3、课前与幼儿一起收集动物的资料,并谈话了解动物的特征。事先让幼儿做成八字形

  活动过程:

  一、回忆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播放音乐)小朋友听这首歌叫什么?那我们一起来对歌吧。(教师站中间,左边幼儿问,右边幼儿答)

  1、出示图谱,师幼合作复习演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2、出示动物图片,森林中要开“动物音乐会”,动物们想请大家把它们也编到歌曲中,让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歌。

  二、师幼合作创编歌曲

  1、教师创编一个动物的谜面,例,哎,什么鼻子长又长嘞?嗨长又长?请幼儿尝试直接与教师对唱,唱出谜底。

  2、强调第一段应编出四种有关动物特征的谜面,第二段要唱出是什么动物的谜底。

  3、观看电脑课件“可爱的动物”,丰富创编内容,请幼儿分组讨论,尝试按乐曲创编出四种有关动物特征的谜面。(播放背景音乐《什么结子高又高》)教师巡回聆听、指导。

  3、请个别幼儿示范唱出所编的歌曲谜面,其余的幼儿直接接唱出谜底,教师及时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4、在创编歌曲时还可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某一具体特征来仿编歌词。

  尾巴系列:什么尾巴像剪刀(燕子)什么尾巴像把扇(孔雀)

  叫声系列:什么唱歌咩咩咩(小羊)什么唱歌呱呱呱(青蛙)

  耳朵系列:什么耳朵像把扇(大象)什么耳朵长又长(兔子)……

  身体系列:什么身上有口袋(袋鼠)什么身上梅花开(梅花鹿)什么身上有房子(蜗牛)什么身上有硬壳(乌龟)……

  5、尝试多种合作形式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运用体态动作来表达歌词。

  例如,师幼合作,男女幼儿合作,领唱与合唱,一问一答对唱等合作形式。

  6、游戏“抛绣球”。向主动参与对歌活动的幼儿抛发纸绣球以调动积极性。.

  三、分组活动。

  (播放背景音乐)

  1、创作画《我来唱,你来对》,以绘画形式创作歌词,与好朋友互相对唱。

  2、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创编歌词,再与好朋友互相对唱。

  3、小组合作设计图谱,并开展对歌游戏。

  4、请1—2组幼儿那着画,大家看着画进行编歌游戏。(幼儿看图左边问,右边答,结束)

  附幼儿编曲范例

  什么动物你猜猜

  1、(领)哎,什么鼻子长又长咧?(合)嗨长又长?(领)什么尾巴象剪刀咧?(合)嗨象剪刀?(领)什么身上有房子咧,什么脖子长又长咧?(众说)嗨什么脖子长又长咧?什么脖子长又长咧?

  2、(领)哎,大象鼻子长又长咧,(合)嗨长叉长,(领)燕子尾巴像剪刀咧,(合)嗨像剪刀,

  蜗牛身上有房子咧,长颈鹿脖子长又长咧,(众说)嗨长颈鹿脖子长又长咧,长颈鹿脖子长又长咧。

大班教案 篇5

  准备

  相关四个情节片段的PPT组合,整本图书的PPT,人手一本图书。

  目标

  会有声有色地描述老鼠遇险的四个情节片段,并能完整编讲故事。

  会寻找画面上的物物关系,了解故事角色个性,学习评判角色行为。

  过程

  1.以PPT的形式出示图书前后环衬,诱发幼儿对前期阅读经验的回忆。

  2.幼儿集体编讲前半段故事。

  (1)播放相关四个情节片段的PPT组合,引导幼儿边看边集体编讲,重点提醒幼儿编故事的方法:用上好听的词、句(如象声词、动词、形容词、比喻句等),设计对话等。

  (2)分析两只老鼠的个性。

  师:前半部分主要讲了谁?讲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小老鼠是怎么样的?

  3.阅读后半部分故事内容并编讲。

  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阅读图书后半部分,教师鼓励幼儿边看边共同编讲故事。

  4.集中交流。

  (1)教师逐页播放故事后半部分的PPT,幼儿以“故事接龙”的方式讲述后半部分故事。

  (2)分析猫的个性。

  师:后半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如果以后猫和老鼠再次相遇,他们会怎么样?(鼓励幼儿模仿角色对话。)

  析:这是活动的第三阶段——分析式阅读,主要是编讲故事,分析故事角色个性。

  分析式阅读特点

  1.教师能抓住此书分为明显的前后两段,且每段有不同主角的特点,引导幼儿分段编讲故事,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2.教师根据前半段四个故事片段的共性即重复的对话,引导幼儿运用前期阅读经验,有声有色地以对话的方式集体编讲故事,既满足了幼儿的表演愿望,也节省了时间。而故事后半段由于内容简约、角色形象夸张,教师选择让幼儿以接龙的方式进行编讲,既变换了学习形式,保持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更多幼儿参与。

  3.教师在对故事角色个性的分析方面,变以往的集中评析为段落学习中的插入评析,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

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白羊们美容的过程。

  2、懂得流行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活动准备:

  1、课件:白羊村的美容院。

  2、金黄色发套、项链、高跟鞋若干。

  3、音乐:《大家一起喜羊羊》。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听音乐入场

  师:孩子们 喜欢郊游吗,那我们今天就去羊村去走一走!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师:羊村最近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就藏在这本书里。你们看,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什么呀?

  2、师:除了看到羊、草、房子,还看到了什么?(字宝宝)

  看看,上面的字宝宝认识吗?是白羊村的美容院。(幼儿自由说说)

  3、师:《白羊村的美容院》到底说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仔细的听一听,看一看。

  4、图一:有一天……豪华的美容院”。

  提问:你们知道美容院是干吗的呀?(幼儿自由说说)

  师:原来美容院可以使大家变得更漂亮。看看这位美容师打扮得怎么样?(时髦)

  5、图二:时髦的美容师接下来会怎么做呢?

  师:看,它好像在对白杨村的羊儿说着什么呢?(白色羊毛最老土了,拥有一身精心设计的花色羊毛才是最时髦的。)学一学。

  师:听美容师这么一说,接下了羊儿们会怎么做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6、教师讲述图(4—5)(刚开始的时候……忙得不得了)

  提问:谁来告诉我,白羊们在忙些什么呀?打扮、染头发)

  小结:是的,白羊们在忙着打扮自己,忘记了自己本然的颜色——白色。因为时髦的美容师在在不断地告诉他们最新流行的信息。

  提问:什么叫流行?

  小结:流行就是最近出现在你身边最多的东西。

  7、图6:请你看看,你觉得这阶段流行什么颜色?

  师:哦!你觉得是流行绿色,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哦!草地上的羊都染成了绿色,那你觉得绿色适合白羊吗?为什么?

  小结:草是绿的,树是绿的,所有的白羊也都变成了绿色,谁也看不清楚谁在哪儿。所以绿色并不适合白羊。

  8、图7:

  ①哎哟!看,这两只羊怎么啦?:这张图是什么时间?再看看,这只羊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黑色)

  ②恩,这两只羊身上的毛是黑色的,那这阶段肯定是流行黑色。那到了晚上走出去,就会碰撞了,好疼呀!你们说黑色适合白羊吗?

  9、①绿色、黑色都成为过去的流行色,美容师告诉大家,现在流行花色了。小朋友仔细看这张图(图8),这两只羊变成了什么颜色?(彩色)

  ②大家都把自己的样貌弄成彩色的了,大家来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③每只羊都是花里胡哨的彩色,眼睛看上去有什么感觉?

  ④小朋友你知道吗?假如很多种颜色在一起,眼睛看的会很累,很容易看花眼,很不舒服,所以花色适合白羊吗?

  8、噢,也不适合。(图9)可是羊儿们知道吗?(不知道)这些羊儿都很臭美,觉得自己是最美的,你们瞧:羊儿们迈着模特儿步像我们走来了,你们会走吗?个别示范

  小结:原来要走模特步要步子美、表情美、动作美、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走一走。(集体秀一秀)

  9、真棒!看选美大会开始了。你觉得哪只羊会最美丽呢?(幼儿自由说说)可评委们会选他们吗?有人说会有人说不会,我们看看这些羊儿的表情就知道了。谁来学一学。猜猜看它们在干什么?(吵架、抗议)

  小结:它们都说自己是最美的,它们发生了争论。原来评委没有选它们是最美的,所以大家都在抱怨评委太不公平了,它们在抗议呢。

  10、图(11—13)“吵得正激烈的时候,它们看到了隔壁村的一大群白羊……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小朋友你们想想,白羊村的羊看到湖水里自己的倒影为什么要笑起来,它们会说什么呢?我们先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②幼儿自由讨论。

  ③好,谁来大声地讲给大家听。

  小结:因为他们也觉得自己得模样很可笑,所以它们忍不住笑了起来。

  11、不久,美容师离开了白羊村。(图14)

  提问:时髦的美容师为什么要离开白羊村呢?你们觉得什么颜色最适合白羊村?

  小结:是的,白色最适合白羊。是白羊村永远的流行色。而美容师没有了生意,只有离开白杨村。

  (三)情境展示,引导幼儿懂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①这不,时髦的美容师又来到了我们身边,她又带来了好多流行的东西,想试试吗?(高跟鞋、皇冠、项链等)

  ②幼儿分组走秀。

  ③提问。

  穿高跟鞋的孩子们走下来感觉走么样?戴假发套的孩子们你们呢觉得美吗?小朋友为什么要笑?这些流行的东西适合我们吗?

  小结:流行的东西一点都不适合我们,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花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感受各种各样的花的美,产生喜爱花,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3.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表现花的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4.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若干图片,蝴蝶图片,汉字卡片。

  2.多种表现花的材料:橡皮泥,纸杯,彩纸,白纸,笔,糨糊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漂亮的朋友――出示蝴蝶

  蝴蝶飞呀飞,它会飞到哪里去呢?

  原来它是去找好朋友,飞到一朵美丽的花(出示花)这儿停住了,看了看,好漂亮,又闻了闻,好香,于是它们成了朋友。

  (二)谈话活动

  1.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

  2.你们看到过什么花?

  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3.花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幼儿了解花的结构,认识汉字。

  (三)幼儿活动

  1.出示材料

  2.幼儿简单讲述各种材料的运用

  3.教师提出要求

  4.幼儿操作活动,鼓励幼儿合作

  教师观察并指导个别幼儿

  (四)展示

  幼儿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活动反思:

  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充分体现了层次性,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在活动中幼儿能主动与其他幼儿互商互量彼此合作完成作品。

大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又到了落叶飘飘的季节,孩子们对落叶总是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将一片片的树叶捡在一起,有的孩子拿着树叶玩过家家的游戏,有的孩子玩数数的游戏……玩得乐此不疲。《指南》科学领域指出: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本活动利用秋季的落叶,创设“运用落叶自制树叶项链”的问题情境,让孩子感知树叶的多样性并尝试通过探索、操作,了解ABAB的排序规律,在活动设计上层层递进,激发大班幼儿的挑战欲望,体验成功感。

  活动目标

  1.感知树叶形态的多样性,尝试按照ABAB的规律进行排序。

  2.在活动中能积极探索,体验制作树叶项链的乐趣。

  活动准备

  枫叶、银杏叶、桂花树叶若干;项链图片;ABAB规律卡;箩筐。

  活动过程

  (一)感知树叶的多样性

  1.教师出示树叶,尝试给树叶分类。

  引导语:秋天到了,有的树叶开始从树上落下来了。昨天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捡了许多不同的树叶,带来想请你们看一看、分一分,把一样的树叶放在同一个筐里?

  2.讨论交流,感知树叶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树叶的名称吗?

  (二)运用多种树叶按照ABAB的规律排列

  1.出示项链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按不同特征进行ABAB规律的排列。

  提问:这些项链上的珠子是怎么排列的?

  2.出示ABAB规律卡,了解ABAB规律的含义。

  3.幼儿尝试根据树叶的不同特征,按照ABAB的规律制作树叶项链。

  (1)指导语: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听说你们都很聪明,想请你们来帮忙制作树叶项链。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观察。

  4.讨论交流:你的项链是怎么做的?

  (三)运用一种树叶按照ABAB的规律排列

  1.引导语:现在老师考考你们,如果只给你们一种树叶按照ABAB的规律排列,行不行?

  2.幼儿尝试制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讨论交流:谁成功了?你是怎样用一种树叶排出ABAB的规律?

  4.小结:有的是改变树叶方向排列的,有的是改变树叶形状排列的,这些项链都很漂亮。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藏着有趣的规律,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你就会有新发现。

  5、指导语:戴上漂亮的树叶项链,我们一起去参加树叶舞会。

  活动建议和延伸

  1.若园内场地充足,建议带领幼儿到树下一边捡落叶一边进行排序活动。

  2.和孩子一起用制作的项链打扮自己,举行树叶舞会,活动后将作品在区域中进行呈现,鼓励幼儿挑战不同的排列方式。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利用CD照射观察各种颜色的光。

  2、初步理解CD显现出的彩虹光芒和实际彩虹光芒的关系。

  活动概要

  用CD照出各种颜色的光(手电筒和蜡烛),观察CD表面的光。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寻找彩虹(彩虹在哪里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 观看动画片【寻找彩虹】,说说你看到过的彩虹,让孩子们对于制作生活中的彩虹充满好奇心。

  你见过彩虹吗?在哪儿见到的彩虹?

  彩虹都有什么颜色?

  怎样在我们的周围制作出彩虹呢?

  【展开】

  2、 观看视频【寻找彩虹】,说说实验目标,备品以及实验顺序。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用手电筒和蜡烛照射CD表面的话会发出什么颜色的光呢?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观察CD。

  2) 用CD照出各种颜色的光。

  3)移动CD,寻找和彩虹一样的光。

  【活动1:观察CD。】

  3、 探究CD,说出你的感受。

  用手摸一摸CD的正反面,有什么感觉?

  在CD上可以看见什么颜色?

  【活动2:用CD照出各种颜色的光。】

  4、用手电筒和蜡烛照射CD,观察CD折射的光。

  如果想要看CD折射的光,应该怎么做呢?

  用灯照一照CD的背面,CD有什么颜色呢?

  用手电筒照一照,你看到了什么颜色?

  用蜡烛照一照,你又看到了什么颜色?

  【结束】

  5、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寻找彩虹(可以制作彩虹)写出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尽量把室内的光线调暗后再观察自然光。

  活动评价

  对于利用CD的显现出的彩虹光芒和实际彩虹光芒的关系是否充分理解来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我们通常看到的光里包含着各种颜色的光,这些光合并在一起就是我们看到的白光。CD表面有沟槽,当有光照射的时候,经过沟槽反射的光就会有波长的变化,所以就会看到不同颜色的光。波长的不同颜色也会不同。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