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计算机教案

计算机教案

发布于:2022-03-11 21:30:30 作者:

计算机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计算机教案汇编6篇

计算机教案 篇1

  教学目的:认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和防治

  教学重点:病毒的特性,危害形式

  一、病 毒 的 定义

  从广义上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直至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二、病 毒 的 历 史

  1988年发生在美国的"蠕虫病毒"事件,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罩上了一层阴影。蠕虫病毒是由美国CORNELL大学研究生莫里斯编写。虽然并无恶意,但在当时,"蠕虫"在INTERNET上大肆传染,使得数千台连网的计算机停止运行,并造成巨额损失,成为一时的舆论焦点。 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病毒是80年代末出现的"黑色星期五","米氏病毒","小球病毒"等。因当时软件种类不多,用户之间的软件交流较为频繁且反病毒软件并不普及,造成病毒的广泛流行。后来出现的word宏病毒及win95下的CIH病毒,使人们对病毒的认识更加深了一步。 最初对病毒理论的构思可追溯到科幻小说。在70年代美国作家雷恩出版的《P1的青春》一书中构思了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利用通信进行传播的计算机程序,并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三、病 毒 的 产 生

  1、开个玩笑,一个恶作剧。

  2、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

  3、用于版权保护。

  四、病 毒 的 特 征

  未经授权而执行。一般正常的程序是由用户调用,再由系统分配资源,完成用户交给的任务。其目的对用户是可见的、透明的。而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它隐藏在正常程序中,当用户调用正常程序时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先于正常程序执行,病毒的动作、目的对用户时未知的,是未经用户允许的。

  1.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它的计算机当你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它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侵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2. 隐蔽性 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病毒一般只有几百或1k字节,而PC机对DOS文件的存取速度可达每秒几百KB以上,所以病毒转瞬之间便可将这短短的几百字节附着到正常程序之中,使人非常不易被察觉

  3. 潜伏性 大部分的病毒感染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它可长期隐藏在系统中,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启动其表现(破坏)模块。只有这样它才可进行广泛地传播。例如:黑色星期五,“PETER-2"在每年2月27日会提三个问题,答错后会将硬盘加密。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在逢13号的星期五发作。国内的"上海一号"会在每年三、六、九月的13日发作。

  4. 破坏性 良性病毒可能只显示些画面或出点音乐、无聊的语句,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破坏动作,但会占用系统资源。 恶性病毒则有明确得目的,或破坏数据、删除文件或加密磁盘、格式化磁盘,有的对数据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5. 不可预见性 从对病毒的检测方面来看,病毒还有不可预见性。不同种类的病毒,它们的代码千差万别,但有些操作是共有的(如驻内存,改中断)。

  五、病 毒 的 分 析

  整个病毒代码虽短小但也包含三部分:引导部分,传染部分,表现部分:

  1、引导部分的作用是将病毒主体加载到内存,为传染部分做准备(如驻留内存,修改中断,修改高端内存,保存原中断向量等操作)。

  2、传染部分的作用是将病毒代码复制到传染目标上去。不同类型的病毒在传染方式,传染条件上各有不同。

  3、表现部分是病毒间差异最大的部分,前两个部分也是为这部分服务的。大部分的病毒都是有一定条件才会触发其表现部分的。

  六、病 毒 的 命 名

  1、按病毒出现的地点

  2、按病毒中出现的人名或特征字符

  3、按病毒发作时的症状命名

  4、按病毒发作的时间

  七、病 毒 的 分 类

  按破坏性可分为:良性病毒,恶性病毒 按传染方式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 按连接方式分为:源码型病毒、入侵型病毒、操作系统型病毒、外壳型病毒。

  八、病 毒 发 作

  ⑴计算机无故死机

  ⑵计算机无法启动

  ⑶Windows3.X运行不正常

  ⑷Windows9X无法正常启动

  ⑸微机运行速度明显变慢

  ⑹曾正常运行的软件常报内存不足

  ⑺微机打印和通讯发 生异常

  ⑻曾正常运行的应用程序发生死机或者非法错误

  ⑼系统文件的时间、日期、长度发生变化

  ⑽运行Word,打开文档后,该文件另存时只能以模板方式保存

  ⑾无意中要求对软盘进行写操作

  ⑿磁盘空间迅速减少

  ⒀网络数据卷无法调用

  ⒁基本内存发生变化 根据上述几点,我们就可以判断您的微机和网络是否感染上病毒,如当前流行的Win95.CIH病毒,通常也会表现为某些应用软件经常发生死机。

  九、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形式

  破坏可执行文件,使这些文件不能正常执行。 破坏文件数据,造成信息的丢失。 破坏系统文件或引导记录,使系统盘无法引导系统。 破坏硬盘的主引导记录或分区表,使系统信息丢失。 破坏文件分配表,造成数据的丢失。 占用磁盘上的可用空间或在盘上产生坡块现象,使磁盘可用空间减少。 占用系统内存,使内存可用空间减少,造成一些应用程序无法运行。 对整张磁盘或盘上某个扇区进行格式化,破坏磁盘数据。 占用系统时间,使系统运行速度减慢,降低工作效率。

  十、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防治

  1、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计算机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

  2.了解课文在介绍各种功用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分析说明内容之间的衔接转换及其好处。

  二、重难点:

  1.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2.用准确、简明、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生疏、深奥的科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电脑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比如我们老师现在也得学电脑,不用电脑,就不能开多媒体课。可想电脑在现代生活的重要性,电脑就是电子计算机,今天就让我们来阅读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写的科学小品〈〈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2.听录音,注意生字生词,并给课文分段。

  (1)给下列字注音:

  汞害gong存贮zhu屏幕ping

  梗概geng渥太华wo网络luo

  (2)理清课文思路:

  第一部分(1):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部分(2—7):介绍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和发展状况。

  功能:计算

  计算机网络

  作实验

  画工程图

  用于教育

  第三部分(8):总结全文.

  3.分析课文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教科研人员的计算机网络。

  举例子:瑞典银行的计算机网络。美国、西欧、日本的计算机的终端台数。

  作比较:人工做实验和计算机做实验所需要的时间。

  4.分析说明内容之间的衔接及其好处。

  “计算机能用来计算。这只是它的一种功能……..七分之六的工作量作其他用途。”

  “比较普通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的另一个用途是做实验。”

  “计算机还可以画工程图。”

  “在国外,计算机用于教育方面的也不少。”

  文章用这些句子来转换,过渡自然,行文条理十分清晰,给读者以结构紧凑,一气呵成之感。

  5.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板书:

  一(1)引出说明对象

  二(2—7)电子计算机:类型:通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

  计算器

  功能:计算列数字

  计算机网络举例子、列数字

  作实验举例子、作比较

  画工程图举例子、作比较

  用于教育举例子

  三.(8)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比较〈〈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与〈〈宇宙里有些什么〉〉。

  2.课文拓展阅读。

  二、重难点:

  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进一步落实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1)电子计算机有哪几种功能?

  (2)幻灯片练习:改错别字、填词阅读第6、7两段

  2.较对课后练习、作业本。

  3.课外拓展阅读(说明文)。

  说明文

  一、初中阶段说明文阅读的要求是:

  1、能指明说明对象的特征。

  2、指出说明顺序。

  3、划出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层意。

  4、.辨析主要的说明方法。

  5、理解说明性语言平实、简明、准确的特点。

  二、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的方法:

  1、有些说明文或说明文语段中有直接提示说明对象特征的中心句。划到这些中心句,也就把握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如《中》。

  2、有些说明文语段没有直接提示说明对象特点的中心句。这时可以根据文段中的具体情况来归纳,一般可按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说明对象。

  (2)理解说明内容。

  (3)分析这些内容反映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三、说明文的顺序:

  说明文特别强调言之有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以“事理说明文”为多。

  四、判断说明方法:

  1、初中阶段应掌握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言论、作解释等。

  2、判断说明方法要注意与修辞方法的区别。

  3、说明文中说明方法兼用或套用的情况很多、判定时不能故此失彼。

  4、理解说明方法在语境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领会这一说明方法的意图,如“打比方”是为了通俗,形象地说明所介绍的内容;列数字、举例子是为了真切地说明事物;作比较可以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

  五、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平实、简明、准确上。常见的设题形式有对词语的增删、替换、移位等进行比较辨析的;有对文句中的限制、修饰成分进行分析,理解其表达上的积极作用;有分析“大约”、“可能”等成分看似模糊的词语;有理解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等。

  回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联系段(篇)的内容进行理解,同时还要注意从正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能把话讲绝,以防答题偏颇。

计算机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多媒体技术及其软件的应用与发展,体验多媒体技术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2.掌握常用获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素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健康、良好的审美观;

  2.通过对项目内容的引导,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切实体验到多媒体带给我们的精彩世界;掌握图像、音频、视频素材的获取

  难点:图像、音频、视频素材的获取

  教学准备

  课前分配好合作小组。学生在课前到FTP下载学习资源包,新建文件夹,以自己的学号+姓名命名。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教室、FTP服务器。制作好的助学资源包,为学生提供的制作素材,PPT课件、学习任务单,综合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央视《动物世界》精彩片头,这一经典视频会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此

  时会有一种制作起来很困难的感觉,但又希望自己也能制作这样一个丰富的作品。接着教师展示一幅自制的作品《最是一年春好处》旅游宣传片,告诉学生其实并不难。在观看两段多媒体作品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作品中包含哪些元素?作品之所以吸引我们的原因是什么?以此引出何为多媒体,多媒体的特点等理论性内容。同时配合课件展示。

  (二)新课展开

  情景重现:《最是一年春好处》宣传片播放

  【问题】在这幅作品中,包含了哪些多媒体素材呢?

  提示引导学生回答出有: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继而引出本节课就以这四种素材的获取作为四个主要的任务。

  1、任务一:采集文本

  【问题1】一般来说我们怎么找到自己想要的文本信息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上网找,自己写文章)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

  【问题2】如果要我们自己写需要的文字信息,我们都是通过键盘进行输入的。那么,如果我不会使用输入法进行文字的录入,我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设备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呢?(手写笔)

  【学生自学】考虑到对于学生群体而言,键盘输入没有问题,手写笔应用不多,所以提供助学视频或说明文档,留给学生课后自学完成。

  2、任务二:采集图片

  【问题3】网络上有些图片是允许下载的,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也有一些图片无法下载,那么此时若要想获取图片怎么办?——引出抓屏软件的使用

  【教师示范】

  要点:用 【Print Screen SyaRq】键截取图像——当前屏幕内容

  用 【Alt+Print Screen SyaRq】键截取图像——当前窗口的屏幕图像

  用HyperSnap截图软件截图(提供助学视频)

  【问题4】若要进行一次主题班队活动的作品,那么就需要活动的照片,这不能从网上搜索得到满足,怎么办?——引出数码相机的使用

  【教师示范】要点:取景对焦,拍摄照片,照片输出

  有些图像需要我们亲自动手进行绘制,这样的软件有很多,其中Windows XP自带的“画图”程序就可以用来绘制和编辑图像。我们这就动手来绘制一幅图画。

  【动手练习】用Windows XP自带的“画图”程序绘制一幅指定的图画。

  【探究与合作】针对任务一和任务二的拓展内容

  探究问题:若所需要的文字素材存在于书籍、报刊或纸张中,怎么进行文字的素材?还有以前没有数码相机,都是老照片,怎么把冲好的照片变成能在电脑中处理的图片文件? 合作内容:利用扫描仪和OCR软件组内同学共同合作完成。

  3、任务三:采集音频

  师:通过网络获取音频(了解常见音频文件格式,课件中体现)

  【问题5】往往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的音频不是是已经合成的音乐,可能是自己的一段旁白,或者是经过编辑的一段

  音频,这时候网络就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了,怎么办呢?

  使用Windows自带录音机录制旁白(教师示范为主,配以助学视频)

  4、任务四:采集视频

  师:通过网络获取视频(了解常见视频文件格式,课件中体现)

  (一):记录正在进行的活动,记录有意义的一刻,都离不开摄像机,学习数码相机的使用

  (二):了解windows xp自带的movie maker的'使用(教师演示,提供助学视频)

  【动手练习】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模仿教师演示的过程,练习使用movie maker制作简单的短片。

  【探究与合作】组内用摄相机拍一段视频录像,然后将其视频输出,选择的采集软件为Windows Movie Maker,利用该软件进行简单的视频编辑。

计算机教案 篇4

  【教学设计思想及知识背景

  “认识信息世界”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内容有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信息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因为“信息”这个词虽然平常大家都经常听到,如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等等,但到底什么是信息,学生就讲不清了,而且信息这个概念非常抽象,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必须让学生从感性上去认识,再由信息过渡到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决心。

  【知识目标

  1.理解信息的概念,懂得什么是信息。

  2.了解信息的几种典型特征及其表现。

  3.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

  【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身边的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信息的本质概念。

  【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出信息的概念

  问题导入:

  ①师:“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这门课叫什么?”

  生:信息技术。

  ②师:为什么以前叫电脑课,现在改为信息技术课,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教师设疑)

  生思考。(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很难回答)

  2.播放课件:多媒体图片和录像(古代烽火台信息的传递、报纸新闻摘选、电视宣传广告、一些商品的商标等例子)

  师:从图片和录象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生答:古代战事传递,奥运报道、娃哈哈、蒙牛、伊利牌等产品的广告。

  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信息。对人类而言,五官能直接感受到的一切,比如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听到的音乐,你所看到的事物,你所嗅到的气息,你所想到的问题,你所做过的事情等,这些都是信息。广义地说,一切存在都是信息。除了人类五官所能直接感受到的以外,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各种仪器感知到的一切也都是信息。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什么是信息吗?

  生:总结。

  师:(补充)信息是对事物的状态、特性和运动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客观描述。

  师:你们在生活周围中曾获得过哪些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回答。)

  生答:学习生活用品、汽车、交通、动画片、电视剧预告等等。

  二、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的特征

  师: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怎样才是信息呢?

  播放课件:特征一:当我们在传递信息时,有的要通过纸张来传递,有的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存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些存储信息的载体获取信息。不管我们怎样传递信息,信息总是要依附在一定的介质上,这说明信息有怎样的特性呢?

计算机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算机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知道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目前,它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你家里有计算机吗?你知道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

  二、教学新课:

  1、计算机的外观:

  从外观上看,计算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 鼠标和打印机。看一看,电脑桌上的电脑有几个部分。

  教师教学每一部分的名称,学生对照机器进行观察记忆。

  2、计算机硬件:

  我们把计算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的硬件。

  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英文缩写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内存储器是负责存储信息,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能把我们输入计算机的信息及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显示出来。

  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利用它们可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指挥计算机工作。

  打印机也是计算机的一种输出设备,可以把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打印在纸上。

  3、计算机软件:

  仅有硬件计算机是无法工作的,还必须要有相应的软件。计算机软件有很多种。如同学们玩的游戏软件,帮助我们学习的教学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高科技的知识产品,受法律保护,我们不能随便复制别人的软件作品。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它们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能力。

  三、巩固: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照计算机说出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的主要用途。

  四、作业;

  完成练习题 1-4 。

计算机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四章第三节,文件管理的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浏览、新建、命名、复制、移动、删除、属性设置等)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并掌握,这里主要主要是集中介绍多种方法对计算机文件进行管理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体会文件管理的用途和特点,引导学生增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有效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逐渐养成利用文件管理方式管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相关信息资源的良好习惯,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了解计算机文件管理的特点。

  2.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管理的过程。

  3.知道计算机文件管理的方法。

 ⊙技能性目标

  1.能运用计算机文件管理功能实现对具体主题信息的分类管理。

  2.能有效使用文件管理方式管理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建立自己的数字化资源库。

 ⊙情感性目标

  1.体验信息资源文件管理方式特点,养成利用计算机文件管理方式管理与自身相关的信息资源的良好习惯。

  2.充分体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学习的紧迫感,促使人们加速更新综合技能,能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信息社会挑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文件管理的方法

  难点:计算机文件管理的特点

  二、说学情

  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自主完成一定要求的学习任务,富有挑战性,很多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对于电脑操作比较熟练,只是缺乏对于知识的归纳和梳理。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信息技术课是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的。

  四、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结合我校使用分材自学稿教学,学生每天都要发好几个学科的分材自学稿,如果保存不当对于后期的学习、复习、学校的检查都是很麻烦!从实际任务出发,吸引学生,对于培养学生管理水平是一个促进!这一环节通过设置两个问题直接吸引学生,即:你各个学科的分才自学稿保存的齐全吗?你是怎么保存的?计算机里的文件又是怎么保存的呢?

 2.建构新知

  在新课学习环节我将通过三个任务来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前二个任务学生将学习体验利用计算机文件管理的特点,而如何引导学生将学会方法用于实践,才是关键所在,所以设置了任务二,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任务1:(自学教材92页图4-7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计算机文件,完成任务1)把你的自学稿作为硬盘,在计算机上进行以下操作:

  (1) 把自学稿看作是一个文件夹,并命名。

  (2) 把数学自学稿作为自学稿的一个子文件夹,并命名。

  (3) 把物理自学稿作为自学稿的另一个子文件夹,并命名。

  (4) 在数学自学稿文件夹中按单元分别命名放入数学自学稿文件夹中。

  (5) 在物理自学稿文件夹中按新旧类型(自学稿和问题跟踪卷)分别命名放入物理自学稿文件夹中。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学生通过教材自学释疑,教师适当指导,既巩固了初中时对于文件夹的操作又把课堂教学和实际学习结合到一起,使学生真正实现“做中学”。

  任务2:小组合作归纳整理自己的收藏夹(教师事先在收藏夹中放置各类网页若干)

  【设计意图】任务1明确给出了怎么归纳,任务2是自我归纳,任务1是自学完成,任务2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计算机文件管理的方法,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处理怎样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完成后,随即展示几个作业进行点评,请同学们回答出这样做的理由,强化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其信息素养的形成。

 任务3.管理qq中的好友信息,并说明使用这种管理方式的理由

  【设计意图】本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方面是对于自己隐私的保密性,另一方面巩固学生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知识的联系,调动学生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性。

  归纳总结

  最后,请同学总结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引导学生描述出利用计算机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的过程和特点,动员学生把计算机文件管理的方法引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实现信息素养的内化和提升!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