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

发布于:2022-05-14 17:44:25 作者:

有关《落花生》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落花生》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落花生》教案3篇

《落花生》教案 篇1

  一、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花生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它为题的文章。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依次

  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⑴ 为帮助学生理解,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花生生长资料。

  ⑵ 请学生把“居然”换成另一个词朗读第一段,使意思不变,理解花生的好种易活。

  2、教师小结:

  一片荒地,在我们几个小孩子的侍弄下,在不经意间,竟然长出花生!这是一件多么令人

  兴奋的事。请学生各自朗读这一段,读出惊喜之情。

  3、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各自默读2~15段,找找大家认为花生的好处有哪些?

  4、学生发言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5、花生有这许多可贵之处,其中你最欣赏哪一点或哪几点,和小组的同学谈一谈。

  (学生分组交流。)

  6、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

  ⑴ 学生围绕第10段谈各自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认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⑵ 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有哪些不同之处?

  ⑶ 学生反复朗读第10段,理解其含义。

  ⑷ 练习背诵。

  ⑸ 学生围绕第12段谈各自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希望我们像花生学习什么?反复朗读第10段,理解其含义。

  ⑹ 练习背诵。

  7、“我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人是这样的。

  三、总结课文,受到启迪

  1、教师小结:

  那晚天色不好,可父亲也来了,他说的话铭记在孩子们心上:

  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做人就要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而又有实用价值。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各自反复朗读父亲的话,理解其含义。

《落花生》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1、探究学习。

  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探究,自己体验,在探究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合作学习。

  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充分发挥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加深体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重点问题。

  3、情感体验。

  挖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和情绪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受到文中情感的感染,而且能体会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的词句段,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明确文章的中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及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落花生》。教师板书课题。

  “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花生。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你们查资料了吗?生简要回答。

  教师出示花生成长的图片,边出示边简单讲解。现在你知道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了吧。

  二、看音像资料,整体感知课文。

  师:我们知道了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的音像资料。看了以后,你来说说和预习时相比,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师:音像资料看完了,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三、学习课文,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1、读自然段,激励发现问题。

  师:我们看了音像资料,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想对课文有深入了解,光看音像资料还不够,我们还要自己读书。

  教师出示学习建议: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每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师:下面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自然段?读懂哪一个就说哪一个。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师:大家读书的时候发现问题了吗?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通过自己读书读懂了不少自然段,还有了自己的感受。更主要的是,还发现了不少问题。同学们很会读书!不过,我们发现问题还只是完成了学习的一半,我们还要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怎样解决呢?

  师:我觉得同学们应该相信自己,我们先依靠自己的力量看能不能解决?好不好?

  2、读句子、词语、标点符号,自己解决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同意,我们就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

  教师出示学习建议: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通过读懂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符号,看能不能自已解决不懂的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观察读书情况。

  师:通过自己读书,解决了什么问题?学生简单汇报读书所得。

  师:看来我们是应该相信自己的!

  师: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是什么问题?有没有同学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大家通过读书解决了不少问题,读书更加深入了,可是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怎么办?

  3、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教师用课件出示学习建议:

  (1)小组合作。借助课文和查阅的资料解决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2)汇报时,可以把你们的理解说出来。把还没解决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教师补充说明: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就合作解决这些问题,本小组解决不了的可以自由的和别的小组交流,当然也可以和我交流,因为我也是这个学习群体的一员。如果本小组的问题都解决了,就把你们认为好的段落、句子读好,争取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学习,教师参与学习。

  4、全班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1)汇报交流合作所得。

  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师:同学们合作学习肯定取得了不少成果,下面我们就来交流我们的学习成果。哪个组能说说你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师:汇报自己的读书所得是一种学习,耐心的听取别人的见解,从别人的见解中受到启发也是一种学习。

  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解决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等方面来表达。还引导学生把理解的读出来,看其他同学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积极引导和评价,对不到位的地方以教师理解的方式渗透,如:a、你是这样理解的,老师替你解释一下,你看对不对?b、你是这样理解的,我能不能说说我的理解?c、他的理解我听懂了,我能不能说一说?d、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对这里有了更深的理解,能不能让老师也说说理解和体会?e、他朗读的真好,老师好像听出了?f、他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了,我们能不能也读一读,看能不能和他读得一样好。

  对于学生的读,可以这样引导:“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一句或一段读好?”学生回答。

  师:“你就这样读给大家听一听”“我们就来听听他读的,看我们能不能听出他的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肯定还解决了不少问题,我们不能一一汇报了。这里还有一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怎么样?

  (2)出示问题,全班讨论。

  师:下面老师把大家没有解决的问题出示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这一部分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学生互相启发和讨论为主,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积极参与,教师作用和汇报读书时基本相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争论,也可以质疑。

  对善于学习的学生及时给与激励和评价,教师始终欣赏和参与学生学习。文中含义深刻的话学生如果理解不到位,教师就用课件出示许地山原著中的句子,让学生读原著,帮助学生理解。学生仍然理解不好,教师用自己渗透的方式给学生讲解。

  四、自由评价。

  1、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这节课我们自己读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和大家合作交流。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知道父亲谈花生主要是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谈花生也就是在谈人生。

  师:我们仿照“实话实说”,每人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可以说说课文,可以谈谈作者,可以说说我们今天的共同学习。学生自由表达。

  2、教师出示自己的体会:姐弟种花生,居然收获丰。父亲巧教诲,影响“我”一生。老师学习了这篇文章,感觉课文语言朴实,简直就像一首朴实的小诗。这是老师的感受,同学们读了老师的感受,你们肯定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师: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看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2、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教师推荐书──《空山灵雨》《春的林野》,网址印在发给学生的资料上);

  3、搜集整理许地山的文章和生平事迹,写出你的评价文章。(当然这个作业,可以用一学期,也可以用更长时间)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两项作业。

《落花生》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朴实无华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学会写作时主次分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作者作了介绍,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许地山,他的原名叫赞坤,昨天有同学问为什么他会给自己的字叫地山,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名与字往往有一定的联系,坤的意思就是地,经常有个词叫乾坤,意思就是天地,他的父母给他取名坤可能就是希望他长命百岁。

  2,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重点来学习课文的第二段。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尝花生,论花生(板书)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1,指名六位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独白,父亲,母亲,姐姐,哥哥,我)朗读要注意身份,父亲要有长辈的口气,孩子要有孩子的气息。其他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花生的好处有哪些?”

  明确:A味美 B榨油 C价廉

  2,那么花生还有另外的好处吗?我们首先把这个问题放开。下面回过头来我们阅读一下课文的第三小节,仔细思考,这么几句话传递给我们怎么的信息?

  学生的回答预设:父亲很少回家,或者家人很少团圆。

  资料补充:本文的创作时间是1922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官,平时公务很繁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

  (提示)作者说:天气不大好,可是父亲还是来了,实在很难得。难道许地山父亲参加收获节就是专为吃花生而来吗?

  明确:不是,父亲的到来,A 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与我们共同分享快乐B借机教育子女

  3,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是来教育子女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十小节,这一节主要写了哪些事物?

  明确: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的第十小节,出示投影幻灯片,请其他同学找出花生与桃子等的不同,也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明确: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埋藏地下 高挂枝头

  不好看 鲜红嫩绿

  挖了才知道 一见生情

  4,在比较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不同之后,我们可以看出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地方?也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体现在哪里?

  明确:藏而不露。

  5,接下来父亲就用花生来谈论人生,来比喻人生,父亲认为应该做怎样一个人?请同学齐读第12小节,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华而不实,意思是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而内容空虚。

  6,那么作者明白了吗?

  明确:作者明白,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一,“我”说的话中看出,可以请大家读一下。提问,体面什么意思,就是外表,讲求漂亮,只讲体面就是指只追求外表的漂亮。二,也可以从作者取的笔名中看出,他取名“落华(同花)生”,这是父亲的话给他的激励。课文中说“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7,那么大家懂了吗?请你谈谈对今天所学的一点感想。

  学生要刻苦学习,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作者的写作是在1922年,现在已经到了21世纪,根据你自己的情况,你更愿意做一个怎样的人,是像花生呢,还是像桃子、石榴、苹果?还是其他?先请大家同桌之间讨论一下,然后举手告诉我!

  小结:不管是像花生还是石榴、桃子、苹果,只要是对其他人有用的人,我们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活动。石榴等的人生,就是要表现自我,勇于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以为这在当前更加难能可贵。当然,花生的人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求虚名,这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人生。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