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保持宝宝心理健康有哪些技巧

保持宝宝心理健康有哪些技巧

发布于:2021-01-25 04:51:32 作者:

保持宝宝心理健康有哪些技巧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的父母越来越难以细致入微的关注自己的孩子的全方面发展,尤其是心理发展。等到宝宝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才猛然发现,却为时已晚。专家提醒:孩子需要父母的关怀,不仅仅是物质方面,还有心理和精神层面。

保持宝宝心理健康有哪些技巧

  对于宝宝的心理发育,必须注意以下5个方面:

  1、不同年龄的宝宝,心理特征各有特点

  孩子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他的心理特征也在变化,不要片面地认为孩子只要能吃能喝能睡就可以健康成长,实际上孩子一来到人间就有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活动,且随着他的成长逐渐形成每一个阶段性的心理特征,当然这种特征每个孩子都不完全一样,父母平日要多观察和体验,通过孩子的哭笑、眼神、呀呀之语、一举一动,来了解孩子内心世界。

  2、心理教育,不可错过时机

  当孩子发展到一定年龄段,父母要根据他的心理特征来指导他,错过了孩子的发展阶段,就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障碍的隐患。

  孩子快两岁,吃饭时看到大人拿筷子吃饭,他的好奇心促使他想拿筷子吃饭的念头,因拿不好筷子而把饭菜洒得到处都是。如果父母立即生气,训斥他或打骂他,这不但毁了他的好奇心,而且给他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以后孩子不敢自己主动吃饭,靠父母喂,这种依赖思想到很大都难以改变;孩子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受阻后,孩子的好奇心丧失,凡事不愿动脑,听凭大人摆布,从而形成思维缓慢,大脑反应迟钝;孩子受屈得不到安慰和鼓励,他就会封闭自己,不与他人交流,孤独感逐渐形成。

  3、发现宝宝有心理问题,应及时矫正

  专家表示:如果一开始及时发现孩子有孤独症的心理问题,就咨询心理专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矫正,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但很多时候由于父母的疏忽大意或强硬态度贻误了治疗孩子的最佳时机,而使得孩子的病情加重,让孩子终身遭受精神疾病的折磨,无法挽回他的健康。

  4、用爱心、赞扬和忍耐来帮助“孤独” 宝宝

  如果孩子真有孤独症的症状,父母就要用爱心、赞扬和忍耐来帮助自己的孩子,与心理医生配合治疗。孩子患有这种症状,他是受害者,他的许多言语和行为与常人不同,父母不能嫌弃、埋怨、发脾气或打骂孩子,要理解孩子,关爱孩子,对他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应给予极大的鼓励,但对他的错误和固执,不能发火,要有耐心一点点改变他的言语行为和内心思维。

  另外,治疗时,父母要配合好心理医生,最好自己先学习 “aba行为训练法”,这样才懂得怎样来教育训练好自己的孩子。只要方法得当,轻微症状过一段时间很快就会得到康复。

  5、多抽时间陪孩子,尽养育的责任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无灾无病,能吃能睡,身体健壮,便是好。根本就没有考虑孩子的心里到底有什么需求。还有些父母以为把孩子交保姆、幼儿园就万事大吉……总是以工作太忙和社交太多而没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致使孩子形成孤独的心理。时间越长,这种心理问题越严重。尤其要牺牲一点社交时间,在家里陪陪自己的孩子。孩子在爱、拥抱和亲切的环境中,才不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关注宝宝心理,及时发现问题并保持谨慎的态度,才能带给宝宝真正的幸福。

  孩子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1、正视现实,乐观向上。

  心理健康的人能正视现实,能清醒地、客观地认识周围的事物,在遇到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时能正确处理。心胸开阔,情绪稳定,乐观向上,遇到烦恼的事能积极解决、开脱自己。

  2、了解自己,乐于工作。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等有充分的认识,并能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安排生活。不以学习、工作为累,能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

  3、自尊自制,善于待人。

  在社会交往中自尊自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独立的人格。能与他人和平相处,在与人交往中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和他人接触,相互交流。

  只有心理上是健康的,才能体会生活的幸福,健康的心理是需要从小培养的.,那么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呢?

  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会有奋斗的目标,才会有学习、工作的动力。用辩证的世界观来对待生活中的矛盾,才不会因眼前的挫折而退缩,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其次,在接受现实,认识自我。如果一个人对自身所处的环境都不了解,就会四处碰壁,甚至不能生存。然而只了解自身情况和周围环境,却不能接受现实,最终的结果就是将自己封闭,逃避现实。只有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身能力之后,才能根据现实的情况确定自身发展之路。现实是根本,只有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才能有所发展。家长要让孩子了解社会,理解父母,更要让孩子知道家庭的状况, 明白自己的家庭在社会中的位置,教育孩子不去追求奢华的生活,以自食其力为荣,更不要因家庭的贫困而抬不起头,认真地面对现实,以实际行动来改变现实。

  最后,在参与社会,参与生活。孩子经常会有恐惧心理,害怕与人接触,害怕参加社会活动。这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例如,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亲眼看看社会并不是那么可怕和不可亲近。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团体活动,参加同学组织的晚会、郊游,参加夏令营等,使孩子从团体活动中得到乐趣,得到友谊和信任。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多参与些家庭活动,如购物、做饭等,从中也可以体会生活的滋味。“重在参与”,积极的参与会使孩子性格开朗,拉近与他人的关系,从而改变孩子对生活的态度。

  另外,稳定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对青少年犯罪的调查中发现,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表现出性格孤僻,情绪不稳定,学习成绩不好等特点。更为突出的是,教师甚至可以从孩子第二天上学时的状态中看出父母在前一天是否吵架。这就说明稳定的家庭关系、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是多么的重要。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亲子教育   启蒙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